本教程纪录了我个人对于高AR简单图读图的一些相关trick,希望能够帮到众多虽然移动手速耐力什么都极为牛逼但苦于不会读高AR的神仙玩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此部分旨在总结一些我道听途说到好用的硬件来帮助各位土豪们买到适合osu!的硬件与外设。
不管是对于台式机用户还是笔记本用户,osu!需要关注的硬件细节都较为相似。核心要点有:尽量高的单核处理器性能,较高的内存性能,有足够性能且能直连屏幕的显卡,良好的散热,以及有充足直连CPU或南桥USB接口的主板。
较高的单线程处理能力、低延迟内存以及性能正常的显卡可以让osu!在你的电脑上跑出更高的帧率,降低帧生成时间;良好的散热能稳定CPU及显卡的频率,稳定帧生成时间;而直连屏幕的显卡与直连USB则可以让外设以最低的延迟连接到电脑。
其中CPU以近些年高频的Skylake处理器为首选方案,因为osu!对于多核性能需求较为有限,表面上性能更高的zen2,zen3及Cypress Cove则在内存延迟项目上弱于Skylake。内存可以选择B-die、C9BJZ、CJR等知名超频颗粒。显卡最佳选择似乎是AMD使用GDDR5或HBM的GCN显卡,不过考虑到一般使用,Nvidia近些年的甜品级以上的显卡也可以选择。
显示器在osu!上的可用性主要按面板区分。
不要用这个东西打高AR,这玩意响应时间太难看了,拖影拖到要吐还怎么屙。。。
高刷IPS实测在响应时间不高的情况下是可用稍微玩一玩高AR的(笔记本的144hz IPS),但依然会限制读高AR的真正实力,毕竟这种面板在响应时间上表现并不好,更多优势是在可视角度、色彩等与osu!无关的方面。
就算是低刷新率,TN的响应时间优势依然很有用。2017到2018年的时候实测我用60hz IPS(MacBook Pro)读AR8.7 DT(AR10.13)已经是极限了,而使用60hz TN最高能读到AR9.2 DT(AR10.47)。
当然最佳选择是使用240hz或以上刷新率的TN面板“电竞”显示器。如果你很有钱但不知道选什么好,那就买卓威的xl2540系列就好,这个不会错。如果要买笔记本的话一定要买支持独显直连的笔记本,如果不支持独显直连的话那还不如直接用核显。绕路带来的延迟损失要远高于核显较高帧生成时间带来的影响。
买CTL-460,买不到的话471、472也不错。不要买490/4100。如果有回报率/刷新率大于133(也就是比460高)且无自带去抖算法的数位板也推荐尝试。
通常打手速图耐力图可能会推荐红轴或佳达隆白轴之类小压力克数的线性轴,但打高AR图的时候最容易发生的情况是按键过轻没触发(因为物件太快反应不过来),似乎选择茶轴或青轴更好一些?
不过我没有试过,因为我现在用的是Sayobot O2T ES触摸键盘。这玩意因为完全没有任何的触觉反馈,并不适合切指或压ACC,但拿来双按糊超高速串以及打高AR则特别舒服。缺点是过于静音,室友不够快乐。
不要让高延迟的电脑拖累您超越人类极限的反应速度。
目前我用的是1909系统,用NTLite删除了大量用不到的系统服务及UWP程序。这些对于延迟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很多用不到的系统服务与UWP程序很容易关不掉在占后台增加延迟,与其费劲研究如何关闭不如直接从系统层面删除。其中Windows Defender,安全中心等一定要删除。就算有些服务需要用不能删,也还可以在玩osu!之前进服务界面把暂时用不到的关掉。
关闭所有用不到的音频设备,仅保留你用来插耳机的声卡设备。如果显示器可以接耳机,那么就保留显卡的音频设备,删掉集成声卡的设备,否则你就留集成声卡。把保留的声卡驱动换为windows自带的“High Definition Audio 设备”,没有任何前缀后缀。在声音设备属性中关闭各种效果器与空间音效,默认格式选16位, 44100 Hz(CD音质),没有441就选480。就算支持32000Hz我也不建议用,这个和很多皮肤自带的滑条拖动音效有兼容性问题。
除此以外,还需要导入注册表降低.NET窗口与dwm本身的延迟,这个在差异的延迟降低整合里有。
但真正终极的解决方案其实是Linux+Wine。
A卡用户可以跳过,据说没什么可调的,把一般该关的关了就可以了。
N卡用户注意,如果你的系统里没有微软UWP的软件商店,那么一定不要使用DCH驱动,不然没有显卡控制面板用。
在NVIDIA控制面板中的第一页,设置为“使用‘高级3D图像‘设置”。
全局设置中,关闭图像锐化、CUDA、DSR、三重缓冲、各向异性过滤、垂直同步、多帧采样AA(MFAA)、平滑处理、最大帧速率、环境光吸收、着色缓存器、纹理过滤、线程优化。OpenGL 渲染GPU设置为连接屏幕的GPU。低延时模式设置为“超高”。后台应用程序最大帧速率这个随意,我自己是开了30FPS,万一后台有个啥我不知道的东西占显卡这样还能限制一下。电源管理模式这个差异说开“最佳功率”好一些,反正osu!对显卡性能需求有限,追求短时高性能发挥不如保证长时间稳定的帧生成时间更重要。监视器技术选“固定刷新”,G-SYNC对osu!来说真的没啥用,毕竟现在的显卡跑osu!的帧数都能轻松超过显示器刷新率的好几倍,而G-SYNC的工作帧数是略低于显示器刷新率的帧数。负LOD偏移调“锁定”,这个差异之前旧版教程说是允许,但后来确认了是锁定好些。纹理过滤-质量调“高性能”。虚拟现实预渲染帧数调“1”,首选刷新率(你显示器的名字)调“最高可用”。
应用程序设置中对osu!主程序(osu!.exe)与dwm.exe以上述设置再去调一遍。
关闭CUDA后会影响录屏软件的NVENC调用,以及影响其它用到CUDA的程序,总之玩osu!之前仍然要把它关掉。
关闭Surround,PhysX设置为“CPU”,不过这个在关闭CUDA之后就已经锁定为“CPU”了。
分辨率视你需求调整,刷新率拉到最高。颜色深度、动态范围都调最高,输出颜色格式选RGB。如果显示器接口、线材速率不足以承担高刷新率+高分辨率的数据量可以通过调低位深,开启422的方式节约带宽。DSC是啥高级玩意,我没见过。。
亮度视需求调整,对比度通常不用动,灰度在打高AR的时候建议拉满,下面两个颜色相关通常也不用动。
对于控制面板和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灰度(Gamma)设置建议在osu!里截一张物件比较多的图(比如低AR的串,找个大间距串开EZ Auto截就挺好),如果要读高AR就调整到显示最多的物件,如果要读低AR就调整到显示最少的物件。
高AR HD可能有效,但完全不针对低AR HD。个人感觉低AR HD正确处理方法是反向调整之前降低延迟的设置(比如把低延迟模式关了,把线程优化打开之类),只要你打着不嫌恶心就可以靠提升显示延迟硬怼。
就横向就行。如果要把屏幕反过来去破梗可以选**横向(翻转)**并且修改数位板的映射设置。
如果你也用xl2540,可以直接把耳机接到显示器上,延迟吊打自带的瑞昱声卡,差异说这玩意延迟“十分优秀”。
如果之前习惯使用osu!自带的无缩放全屏模式,延迟更低的选择是直接用驱动自己去缩放。缩放模式选“无缩放”,执行缩放选“GPU”,在分辨率那里降低分辨率后进入osu!关闭无缩放、选择之前降低的分辨率即可。
关就完事了。
如果用笔记本外接显示器去玩,那么取消勾选“便携式计算机的显示屏”即可。
帧数限制设为“无限制(游戏中)”。关闭“兼容模式”、“减少丢帧”、“检测性能问题”。分辨率按需设置。开启全屏模式。关闭无缩放模式(Render at native resolution),这个用显卡驱动就好,osu!自带的这个功能延迟很高。关闭渐出滑条(这个翻错了吧,应该是渐入),降低短滑条在高AR下的读图难度,可能提升一般滑条的读图难度但用无滑条尾的皮肤就很简单了,需要时间去适应。背景视频、故事版(Storyboards)、连击提示图、击打闪光、着色器效果、柔滑滤镜全关。
将背景暗化调整为100%以上的值。这个非常重要,在极限高灰度的情况下背景的渐出效果会极大地影响读图。通过修改osu!.(你的电脑用户名).cfg中的DimLevel实现。我调的200。
关闭“Don't change dim level during breaks”,否则上述对于背景暗化超越100%的修改不会起效果。音频设备调整为你要用的音频设备。关闭Audio compatibility mode。建议开启“禁用谱面自带音效”,因为在进入游戏后临时关闭谱面的音效也会禁用之前背景暗化100%以上值的效果。开启“忽略所有谱面自带的皮肤”。建议开启“自动缩放光标”。鼠标灵敏度选“1x”。关闭“Raw Input”。
注意皮肤在最高灰度下的表现。很多皮肤里png文件的alpha层扣得都很粗糙,在最高灰度下使用会非常丑。
WIP
WIP